全文实录 | 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自: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23-10-08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22年4月,经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筛选,确定我省武汉、黄石、襄阳、宜昌等4个城市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9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文字实录

主持人(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杨正国):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嘉宾,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情况。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知指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通知要求,现阶段,要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2022年4月,经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筛选,确定我省武汉、黄石、襄阳、宜昌等4个城市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今天,我们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巫勇先生,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彭先桥先生,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睿先生,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高胜先生,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兴才先生,介绍我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巫勇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巫勇(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中国画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下面,我就“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指城市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是指城市的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首批试点。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经过积极申请和争取,2022年4月,我省武汉、黄石、襄阳、宜昌等4市入选 “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从数量而言,处于中部六省第二,由此拉开我省“无废城市”建设大幕。

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建设“无废城市”的重大意义简要来说,有三个方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举措,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提出了要加大“无废城市”建设,也把它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对标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全省开展 “无废城市”建设,省生态环境厅会同16个省直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三、《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武汉、黄石、襄阳和宜昌 “无废城市”建设为引领,推动重点城市、重点领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形成“示范引领、重点推进、共同缔造”的建设格局。2023年,武汉、黄石、襄阳和宜昌“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印发实施方案,有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重点实施“无废城市”建设示范引领工程和“无废细胞”工程。2025年,重点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持续推动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无废”理念获得广泛认同。

(二)总体思路

一是把握固废污染防治形势,落实新发展格局构建要求。在推进重点工业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以及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任务措施。

二是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立足于固体废物治理对减污降碳目标实现的协同作用,在工业、农业、生活领域系统部署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措施,推动有效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促进资源和能源节约利用,助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优化调整,形成稳定持续的内循环动力,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立足解决固废突出问题,建立全链条固废管理体系。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等措施,构建物质有序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的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形成无害化、资源化、可持续的城市循环代谢链网,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

四是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原则,加强与战略规划统筹衔接。将“无废城市”建设任务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长江大保护、乡村生态振兴等重大战略有机融合,与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有效衔接,科学合理设置各领域阶段目标,明确建设要求。

五是推进美丽湖北共同缔造,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统筹政府、企业、公众、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通过打造“无废”细胞工程、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固体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等措施,推动多元主体相互配合,发挥联动效应,协同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难题,打造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整体智治、普惠共享的“无废”湖北。

(三)重点任务

《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这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省“无废城市”建设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积极推进“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建设,加快大宗工业固废高效利用等任务。到2025年,新增全国示范绿色工厂30家、绿色产品10个,绿色供应链10条、绿色园区5家,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家和省规定要求。

二是促进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包括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80%,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5%。

三是开展绿色建筑创建,推进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包括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产品规范化、标准化。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50%。

四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生活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包括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打造特色“无废”细胞工程。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五是优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重点是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优化利用处置结构布局,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强化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到2025年,全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抽查合格率均达到100%。

六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治理行业产业。

七是加快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农膜等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建设,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八是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强化机制保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杨正国):谢谢巫勇处长的介绍,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记者提问

湖北日报:武汉市于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请问武汉市的“无废城市”建设具有什么样的特色与亮点,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彭先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

谢谢您的提问。自入选“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谋划、积极推进,印发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任务分解表,建立工作机制,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我市采取任务清单化管理,要求各市直单位、各部门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项任务要求,明确每项任务完成时限,要求各单位每月20号前报送各项任务进度。同时,每月定期召开“无废城市”工作调度会,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各项工作,对进度落后的及时督促、对推进困难的及时指导、对任务完成较好的邀请相关部门做经验交流。目前,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武汉市积极推动工业固废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尾矿减排和综合利用,近五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尾矿实现零排放,钢渣、氧化铁皮、含铁尘泥等冶金渣综合利用率提升至100%,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稳定在100%。

二、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武汉市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江夏区推广“秸秆有机肥+集约化育苗”模式,就业村民月增收3000元以上。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有效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绿色低碳生活提升城市品质

武汉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3个生活垃圾发电项目相继建成,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1万吨/天,现已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4.99%、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89%。

四、危险废物管理实现风险可控

武汉市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新增2368家小微企业纳入收集范围。同时不断健全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扩增至110吨/日。

谢谢!

记者提问

湖北省政府网:据了解,襄阳市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比如“五废”三化、“无废城市细胞”创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请您介绍一下在推进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付睿(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谢谢您的提问。襄阳市自2020年开始,连续两年将“无废襄阳”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列为市委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成立了市长领衔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襄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襄阳市“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十四五”期间,全市拟实施重点工作任务76项,重点工程项目91个,计划总投资108亿元,以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市政府多次组织“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会和联席会,快速搭建工作平台。襄阳“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在中日“无废城市”技术交流会、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会上作交流,襄阳“无废城市”LOGO和IP在湖北省六五环境日活动期间正式发布,襄阳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在工业固体废物方面,一是打造以骆驼集团铅蓄电池回收再利用为代表的多条循环产业链,目前铅蓄电池回收网络已覆盖鄂、川、陕、渝等八个省市,回收利用能力达30万吨/年。以谷城、老河口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年产值480亿元的循环产业。二是推进磷石膏污染防治为目标的综合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已建成泽东化工、泰山石膏等19家综合利用企业。目前,全市资源综合利用在建项目23个,总投资133亿元,到“十四五”末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在农业固体废物方面,一是以襄阳正大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为抓手,推动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已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大力推广以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年处理有机废弃物5万吨以上,日产生物天然气15000立方米、生物有机肥100吨。“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重点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9亿元,到“十四五”末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一是建成符合垃圾分类标准的投放收集点210个,完成省级示范社区创建11个。二是充分发挥城区国新天汇公司等存量企业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产能,同时在枣阳、老河口等县级行政区新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实现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重点工程项目37个,总投资72亿元,到“十四五”末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一是推动汉江国投作为收运端特许经营主体,解决产废分布零散、收运成本高等收集端问题。二是新建工程项目解决处置端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在建的襄州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达50万吨/年。“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重点工程项目2个,总投资3.8亿元,到“十四五”末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2%、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

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一是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增强,全市已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企业17家,危险废物年利用能力、焚烧处置能力、填埋能力分别达到38万吨、9.5万吨和5万吨。制定了《襄阳市危险废物包装规范指引》,正在探索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二是医疗废物处置补短板,建立鄂西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日常处置能力达33吨/日,最大应急能力达50吨/日。“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改建重点工程项目9个,总投资14亿元,到“十四五”末期,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8%。

在“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方面,一是已发布七类“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标准,包括“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乡村”“无废景区”。二是积极推动“无废城市细胞”实体创建,目前符合条件的“无废城市细胞”正在进行各自领域的申报工作。

谢谢!

记者提问

极目新闻:请问下宜昌市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做了哪些特色创新工作?

杜高胜(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谢谢您的提问。宜昌是“大国重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所在地,也是长江三峡咽喉枢纽和生态屏障。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项特色创新工作:

一、积极推进待闸船舶污染物“零排放”

据统计,每年长江宜昌段约6万艘船舶在此待闸通行。

一是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我们加强了海事、交通、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多部门紧密协作,建立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长效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了待闸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置“全免费”。

二是不断提升处置能力。近年来,相继建成12个污染物接收码头,占全省总量30%;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船46艘,占全省总量42%。

三是创新推出协同治理系统。2019年11月,国内首创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应用系统“净小宜”上线后,实现了船、港、岸各节点对接和船舶污染物处置闭环管理。“净小宜”上线以来,长江宜昌段累计接收船舶污染物近52万吨,守护一江碧水东流。

二、打通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监管“最后一公里”

2020年,宜昌市在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3+1”运行管理范式试点。

按照“自主申请、优中挑优、公开透明”原则,从原9家市级试点企业中遴选出3家参与省级试点工作。由三峡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会同3家试点企业为宜昌量身打造“统一管理、规范运行、应收尽收、末端兜底、市场有序”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3+1”运行管理范式。今年6月,3家省级试点企业均已完成贮存设施改造,申领经营许可证投入运行。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收集危险废物1677吨,服务小微企业1061家。

目前,我局正在加强与教育、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无缝”对接,协商建立覆盖全市学校实验室、机动车维修店、医药销售企业、实验室检测机构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进一步拓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覆盖范围。

三、着力探索磷石膏综合治理“新路子”

磷石膏是磷化工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但综合治理难度较大。宜昌坚持系统化治理、集群化布局、绿色化转型、高端化发展,持续推进磷石膏综合治理。

一是精准调控促进前端减量。全市推进磷矿“采选充”一体化,在原有物理选矿厂9家、选矿能力760万吨/年基础上,2022年新建物理选矿厂4家,新增选矿能力150万吨/年。2023年计划新建选矿厂6家,新增选矿能力730万吨/年。2023年上半年,全市开采中低品位磷矿资源215.87万吨,入选中低品位磷矿213.75万吨,中低品位磷矿入选率达到99%,选出精矿98.12万吨,折算标矿83.70万吨。

二是技术创新赋能中端提级。近几年来,围绕磷石膏建筑材料、交通材料、基础材料等三大领域22个关键技术主攻方向,探索磷石膏大掺量、高价值应用路径。全面推进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无害化处理装置315万吨/年。

三是产业扩面拓宽末端应用。重点强化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消纳,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布10大类35种磷石膏建材产品。大力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能力,全市培育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生产企业29家,建成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能力1837万吨/年。2021、2022年宜昌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省政府考核目标。

谢谢!

记者提问

中国环境报:请问黄石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形成了哪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模式?

吴兴才(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我们围绕制约黄石市重点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创新性提出探索建立固废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钢铁行业“自产自消”、 铬盐生产行业“干法解毒”等“无废模式”。

固废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模式企业代表是国家首批工业环保资源化利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50个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核心企业之一的中化学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家利用铜冶炼废渣回收有价金属、第一家无尾砂坝、第一家无终极废物排放的选矿厂,拥有选矿、湿法工艺、火法工艺、真空蒸馏工艺等生产线,生产七水硫酸锌、铅铋合金等产品。其湿法工艺产生的浸出渣作为火法工艺的主要原料,火法工艺产生的铅浮渣作为真空蒸馏冶炼工艺的主要原料,实现资源厂内循环。同时,承接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铜冶炼炉渣,经碎矿、磨浮、脱水产出铜精矿,销往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实现资源厂外循环。每年可处理铜冶炼炉渣120万吨、危险废物7万吨。从危险废物中回收铅8500吨、锌6000多吨、铜1500吨,铅锌金属回收量相当于国内两座中型铅锌矿山。2022年资源化利用产值136800万元。

钢铁行业“自产自消”模式企业代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含铁含锌固废转底炉项目,处理高炉灰、转炉灰、污泥,产出的金属化球团作为原料返回高炉或转炉使用,次氧化锌粉作为产品外售。年处理固废20万吨,生产金属化球团9.37万吨,次氧化锌粉5000吨,实现含铁含锌固废零排放的同时,年产值约11000万元。

铬盐生产行业“干法解毒”模式企业代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解毒窑将危险废物铬渣转化为一般工业固废三氧化二铬,既消除六价铬危害,又作为水泥混合料得以充分利用。每年可处置铬渣10余万吨,在提升企业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的同时,有效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记者提问

湖北卫视:刚才,四个城市分别介绍了建设推进情况,请问目前我省“无废城市”建设整体推进情况怎么样?

巫勇(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

一年来,在四个城市率先建设和引领下,全省在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绿色化、低碳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整体推进情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位部署组织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无废城市”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加强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建立了以省环会为领导机构和部门合作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与此同时,组建省级技术指导小组,推动亮点聚焦,创新模式探索和凝练。

二是主要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就省生态环境厅而言,《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有24项,截至目前,基本完成5项,正在和持续推进19项。就4个城市而言,386项任务,已完成105项,完成率27.2%。

三是重点探索创新任务取得成效。国家明确将“磷石膏污染全链条治理”作为我省“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创新任务。我省先后印发了《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试行)》《关于加强磷石膏库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磷石膏转移环境管理的通知》等法规、文件、规范。建设了磷石膏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磷石膏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管。磷石膏污染治理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市州共同发力,积极推进磷石膏在建材、筑路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及无害化处置,探索磷石膏利用新技术和新方向,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促进了磷石膏利用率快速提升。

四是省级“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目前,十堰市、荆门市、鄂州市、孝感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等7个市申报 “无废城市”建设。

接下来,我省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落实《三年行动方案》,以三化为原则,以健全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为支撑,以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精准施策,系统推进,力求打造“示范引领、重点推进、共同缔造”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记者朋友们,“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也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宣传、引导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是“无废城市”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环节。今后,请媒体朋友们积极参与和支持,宣扬“无废”理念、营造“无废”建设浓厚参与氛围。谢谢!

主持人(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杨正国):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嘉宾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当前,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系统开展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实施我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广大媒体和记者朋友将笔尖对准群众,将镜头对准基层,全面系统展示了湖北省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成效,在此,深表感谢!目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厅党组要求,我们正在开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典型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工作,力争形成一批可学习、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事例。我们将及时把相关情况推荐给大家,请大家帮忙做好宣传推广。同时,也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走基层,不断发现群众身边的好事例、好做法、好经验、好人物,共同推动美丽湖北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